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首页

HOME

    学院新闻

    【暑期科研】我校2023年暑期专题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作者:周文静时间:2023-07-20点击:

    7月19日上午, beat365官方最新版在南湖校区05-110教室成功举办了青年博士学术沙龙,学院近两年引进的5位博士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学术成果汇报。部分老师和学院班子成员参加并聆听了汇报,学术沙龙由副院长刘方荣主持。

    首先进行汇报的是张守慧博士。张博士在2022年成功立项国社科项目,她为大家带来的题目是:20世纪中期美国居住隔离中的房地产商因素。她首先给大家介绍了选题的历史背景和选题的问题驱动。她说,二战以后,美国种族隔离制度对房屋销售策略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它阻碍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是美国民主历史进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接下来,张博士详细介绍了房地产商常用的住房隔离手段,指出,这些手段的实施导致了黑人密集居住区成为第二代贫民窟,加剧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最后,她分析了住房隔离措施的内在动力。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是房地产行业和白人阶层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三管齐下,保证了隔离制度在居住区域的有效推行。最终,美国的种族矛盾越来越激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位汇报的是史沛博士,她带来的研究是:《庄子》外译的哲学阐释之异。史博士的研究方向是俄语文学翻译,她首先从不同的《庄子》俄译本出发,解释了其中的翻译机制。她指出,对于《庄子》这类哲理元典的翻译研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文学形式和文化的历史性差异,更要考虑到译者对庄子哲学阐释的多元性。在第二部分,史博士对比了《庄子》俄译本中对哲学思想的呈现。她说,由于哲学文本表述形式和哲学思想阐释的差异,外国读者很难真正地理解文本中的精神内核。就这一点,她结合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本体论转向和几位代表译者的哲学思想,展示了《庄子》的20世纪俄译者与首位俄译者显著差异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她总结到,只要译者对原文本的哲学阐释有所根据,就都具有其文学翻译价值和传播意义。

    第三位汇报的是陈芬博士。她分享的成果题目为:从失控走向宽恕:论努斯鲍姆愤怒观的嬗变。她的分享从选题意义开始。她说,情感理论是当今文学研究中比较热门的理论视角。美国作家努斯鲍姆的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素触动了她的研究。接下来,她对作品中“愤怒”的嬗变过程进行了描述,并从作家自身的思想变化阐释了嬗变的原因。同时,她还对自己当前的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困惑。最后,她还介绍了国内文学情感研究的前沿成果,并邀请感兴趣的老师也能参与到该研究领域来,扩宽学术研究视野。

    第四位汇报的是田禹博士。他在2018年成功立项国社科,并于6月底完成结题材料申报。他带来的研究成果是:认知语言学概览。他分享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首先,他介绍了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现代语言学发展的一个分支。在第二部分,他介绍,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体验,它打破了哲学上认为行为与思想分离的传统理念。在第三部分他强调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意解释是多样的,其意义结构是概念化的,寓于人的体验中。这也是它区别于传统语言学理解语意的地方。在第四和第五部分,田博士分别解释了认知语法和认知构式语法。最后,田博士还列出了研究认知语言学必看的经典文献,欢迎更多的老师能够与他一道进行相关的研究。

    最后汇报的是李顺亮博士。他分享的题目是:当代美国戏剧中的艾滋疫病书写。他首先谈到了艾滋疫病的历史背景。接下来,他结合戏剧文本,描述了在疫情传播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和社会的态度。他指出,美国媒体对艾滋群体的污名化,普通民众的漠视和群体内部的争端使得该群体面临艰难的伦理选择。通过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李博士认为,在疫情面前,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坚持正确的伦理观,一方面要与不公正的政府和社会权威作坚决的抗争,另一方面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本我达成内在的和谐。

    每一位博士分享之后,刘院长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参加沙龙的其他老师也同博士们进行积极的互动提问交流,学术研究氛围浓厚。beat365官方最新版谭燕保院长对每一位博士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为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

    最后谭燕保院长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她指出,举办暑期专题学术沙龙是学校统一安排,但同时也是对学院科研工作的推进。她鼓励现场学习的老师们要从本次的学术沙龙活动中汲取营养,要有所获,要与博士们积极互动,形成研究团队,深化自己的科研工作,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本次沙龙持续时间达3个半小时。该沙龙活动不仅活跃了学院的科研气氛,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激发了更多的学术思考。

    分享:
    Baidu
    sogou